契诃夫《凡卡》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契诃夫《凡卡》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契诃夫《凡卡》说课稿1一、说教材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全文记叙了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在鞋店的悲惨遭遇,并苦苦哀求爷爷带他脱离苦海,回乡下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反应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和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描写细腻,结尾以暖境衬哀情,催人泪下。
本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1、文章以凡卡写信为主线(准备——写信——寄信——梦境),穿插回忆了他跟爷爷在乡下的快乐生活。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悲剧色彩。
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基调是“苦”;插叙回忆的内容,基调是“乐"。写信和回忆相互映衬,使凡卡的形象更加立体丰富起来,我们从文中不仅仅能读到中9岁凡卡的悲苦生活,还能读到他的童心孝心和懂事。他虽然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但是他还记得要圣诞节的礼物,喜欢小动物,还知道嘱咐爷爷代他问候别人……他始终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希望,但是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帝和爷爷的身上。上帝虚无缥缈,爷爷连自身都难保。由此可见,小凡卡注定死路一条。而结尾处的暗示也正好应证了这一点,满怀的希望和现实的绝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不由让人深深悲叹。这种构思缓和了文章的悲剧节奏,增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2、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文章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凡卡为写信作准备的描写,受老板、老板娘折磨的描写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感人。
二、说目标
本单元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主题组编教材,其目的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外国名篇名著,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元的文化,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语文的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目标,而且本体性目标必须占主要。
本文写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遥远,要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到社会制度的黑暗,非常难,而且也没有必要。因此,我把本文的情感目标和人文目标定位在感悟人和人之间的冷血自私摧毁了美好,鼓励学生给予爱,创造和谐。我认为这更切合学生实际,也更具有实际意义。鉴于以上种种,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掌握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并对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间无情冷血所带来的罪恶。学会关爱他人,创造和谐社会。
3、通过重点句段的学习,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应确定为:通过对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
三、说结构
本文篇幅较长,文章内容旁逸斜出,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按照读通——读细——拓展的结构,分两个课时来展开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趣,让学生充分感悟,内化语言,指向语用,落实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鼓励学生课外收集契诃夫的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说教法
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简约高效,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过多的媒体介入,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展示凡卡的图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展示契诃夫以及他的小说封面,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在感悟结尾暗示的表达技巧的时候,我设置了悬念:这封信凡卡的爷爷能不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地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另外,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学文的感受。
2、对比阅读法。感悟作者对比反衬这种表达方法的妙处的时候,我让男女生对读,在对比朗读之中,表达的妙处也显而易见,老师只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就可以了。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而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资料,处理信息。课中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之下,思考发现,获得感悟和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2、讨论交流法。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让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最后讨论凡卡的信到底能不能送达。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答案,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六、说过程
本文分两个课时展开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分清哪些是写信的内容,哪些是回忆的内容。细读回忆部分的文字,从中感悟凡卡乡村生活的快乐,为第二课时感悟悲惨的学徒生活做铺垫。
第二课时细读写信内容,抓住重点段落感悟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凡卡深深的同情。通过对比阅读,感悟作者在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乡村生活,这种表达的妙处。推荐阅读篇目,激发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初识凡卡。
展示课本插图,认识本文的主人公,简单说说对凡卡的第一印象。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检查预习,感受多元文化。
分别出示课文中的人名、钱币单位、重量单位,学生认读,结合注释理解。拓展学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铅笔单位和重量单位。
学生在认读之中感受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为读通课文铺垫。
2、学习生词,感知词性。
出示一组词语:犘平 揉皱 蘸墨水
撇嘴 搓烟叶 打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其中易错的生字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把字写漂亮。因此,我重点学习“犘 ……此处隐藏2159个字……己的习作。
三、紧扣单元主题,注重拓展阅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旨在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说课设计,张老师处处致力于此,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了解俄国的民风民情。另外,张老师在两节课的结尾处开放的设计,都着力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在外国文学的殿堂中尽情玩赏。
总之,本说课稿依标扣本,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重视对学生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本说课稿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向生活敞开一扇大门,把课堂向课后延伸,增大课堂的容量。
契诃夫《凡卡》说课稿2【教材分析】《凡卡》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文章篇幅长,结构复杂。课文写小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受尽了种种磨难,想急切回到乡下,却实现不了这个小小的心愿,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内容以凡卡写信的顺序(准备写信-写信-寄信)安排,并有两处插叙(忆守夜、忆砍树)、多出细节描写和意味深长的结尾(以梦结尾,含义深刻)。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需要提前对旧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有关背景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就文章内容而言,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达的朴实真切,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是容易的。但文章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要想牢牢抓住文章几条主线,做到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
【教学理念】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贵在要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它们借助文本,跟随语言文字、跟随教师情感,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灵魂的相交与相遇中,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彰显学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张力,涵养生命的性情。本课教学活动始终是禀持着这样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设计的。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理念中入情入境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个方向,设置一种梯度,引领学生思维进入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广博的境界。设计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处处设疑,层层引入,并结合了小组自学、小组讨论、小组探究以及开放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感受凡卡悲惨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4、激发学生思维,触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对凡卡强烈的同情心和对沙皇统治的憎恨。
【教学重点】理解写信内容,了解苦难生活,感受内心痛苦,体会悲惨命运,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插叙、对比、衬托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俄国作家契科夫写的《凡卡》一文,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呢?板书:想回家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信的内容,当你读到哪儿心有所触动感到愤怒、伤心、疑惑……的地方作上记号,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感受
3、集体交流
生:学徒生活 乞求爷爷带他回家 莫斯科的情况
师:凡卡的学徒生活怎样?
生:悲惨
4、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方面写了凡卡的学徒生活?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5、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师:也许是痛苦,也许是愤怒,我们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九岁的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遭受着这样的磨难。他承受的住吗?因此他想念着亲情,想念自己唯一的亲人爷爷。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爷爷带他回家。谁愿意读读凡卡哀求爷爷带他回家的句子呢?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为他感到难过。
③那凡卡此时写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师:凡卡把他的痛苦压抑在心里,在这热闹的圣诞节前夜凡卡却躲在这冰冷的角落里向爷爷哭诉着自己经受的种种苦难,写着写着不禁想起了以前和爷爷在一起日子。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凡卡回忆了什么?回忆给你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回忆部分。
生:(板书:回忆快乐)
师: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么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小结:
美好的回忆背后隐藏着什么?凡卡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到吗?他回家的愿望能实现吗?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板书设计
凡卡
学徒生活悲惨痛苦 回忆美好快乐
对比(社会的黑暗)
六、设计反思
我觉得要想让学生与文本展开真诚的对话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还需要教师入情入境,需要巧妙的课堂构思,需要疏密相间、贯穿全文的优美语言,才会使课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才会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这一点上,我不足和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在这一课的具体教学中,我没能把以读促情中这个读子抓住,读的方式不多,读的力度不够,没能预设到可能的教学情景,以致没能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素材,或者对这些突然的可教学的素材利用的不是很充分。
为了实现和落实本课所提出的一些教学设想和理念,以及凸显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具体设计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案,反复斟酌修改了好多次,以期能把自己所想表达的教学理念能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展现给大家,虽然,在教学时想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也会有许多欠缺的方面和没考虑到的地方,恳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