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5-06-22 11:15:43
关于美术说课稿7篇

关于美术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1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着装等显性的美,还有人如人之间的隐性的情感美、道德美,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设想让幼儿欣赏显性的美,从而感受到隐性的美,又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实际,发现平时幼儿在同伴过生日的时候会送上一张小小的生日贺卡,表示对同伴的祝福。而生日贺卡这个题材正是由显性的美到隐性美内化的最典型的素材。生日贺卡又有其不同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所以我就选择了生日贺卡作为教学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生日贺卡画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贺卡所表达的温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语言表达祝福。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理解贺卡的隐性美,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隐性的美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让幼儿反复的欣赏、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审美特色,从理解美到表现美,从分类到送祝福,帮助幼儿理解贺卡的隐性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学准备:

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数张生日贺卡、环境布置、生日蛋糕

教学过程:

(一)唱生日歌,激发兴趣,体验快乐的情感。

(二)欣赏自己带来的贺卡,欣赏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达的祝福与愿望。

1、幼儿讨论、教师指导,欣赏贺卡的美

2、集体欣赏,分类比较。

(三)每位幼儿想一句祝福的语句,为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教师指导。

(四)游戏:买贺卡,提高幼儿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动,制作贺卡,进一步提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设计思想:

1、生活化的特色。

《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日贺卡”是成日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每当节日来临时,幼儿就会在家长的引导下,为教师或同伴献上自己亲手制作或精心挑选的贺卡。涉及该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成人的启发、引导,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

2、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互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认识卡片上显性的美,在通过送祝福理解贺卡其隐性的美,体现了活动为目标服务,目标为生活服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体现了艺术与幼儿的心理将康息息相关的特点,因为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

3、活动体现了艺术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

(1)前延部分,收集材料,布置环境,旨在练就幼儿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

《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2)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生日贺卡正是贴近幼儿自己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展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如幼儿可以提出分类的标准,有音乐或没音乐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单页的或双面的,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3)活动延伸,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4、体现了幼儿教育整合的观念。

(1)资源的整合

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力量,拓展了幼儿活动的空间。

(2)目标的整合

活动中教师基本上以艺术目标为准,同时报害了语言目标,情感目标,既体现了整合的思想又有主次之分。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八册第十课《剪纸帖花》。教材要求我们引导学生领会剪纸艺术是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求我们选择不同颜色的纸,剪出不同的形象,再将它们拼帖成一幅作品,其实这就是多色剪纸。在教学目标和任务不变的前提下,舍弃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我选择了《剪春天》这个内容。

二、说教学目的

根据教材要求,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纸,剪出不同形象来布置春天的景色;

2、学习用装饰纹样去装饰景物;

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春天并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四年级的学生对春天的景物,如:花朵、小草、柳枝、燕子等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他们都能像放电影似的在脑海中呈现。所以,学生要剪出不同的春天景物并不难,关键是要体现多色剪纸的特点:色彩丰富、艳丽。而用装饰纹样去装饰景物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更显色彩艳丽。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1、让学生了解彩色纸装饰的基本纹样,如月芽形、圆形、锯齿形等。2、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纸,剪出不同形象来布置春天的景色。选择什么颜色的彩纸来搭配,使色彩丰富、绚丽多彩,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为使学生的作品百花齐放,我首先创设情境,体验回忆生活,分别从小河、田野、森林、雨中春景,在春天里想干什么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场面,为学生剪景物作铺垫,同时也在拓宽学生的思维,学生说景物时,教师把春天里常见的景物贴在黑板上,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剪帖画,教师在不知不觉地进行示范。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创作激情会大大增加。

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性认识能很快画出景物。“画、剪景物”这个环节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为了突出重点,我主要采用通过比较两件作品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装饰纹样,让他们知道具有装饰纹样的图案更美。接着让学生自己设计装饰纹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发散思维。用什么颜色的装饰纹样来装饰景物呢?这个环节也是本课的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看作品——用绿色的装饰纹样装饰绿色的青蛙,然后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能很自然地明白:装饰纹样和被装饰的景物颜色不能相同相同。学生有了这种认识后,我在“合作粘贴”环节中提出要求:图案位置要合理,颜色要丰富、鲜艳,学生在颜色搭配上就有章可循的。这 ……此处隐藏3002个字……考验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是否能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增进友谊、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养意志品质。

5、展示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能增强学生对创作的自信心与评议能力。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和美化生活。在学习彩球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观察分析、要自主探究、要大胆创新。

四、提高课效说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纵 观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综合我的个人感受,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多媒体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上,我还成功运用了自 主探究,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令我惊喜的是,同学们的作品有的很精美,很有创意,多有独到之处。有的虽然不是非常完美,但是稚嫩的创意和制作中的小小失 误,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说明他们在思考,在体验失败与成功的过程。当看到同学们为解决了一个个难点问题而欣喜不已的时候,当看到同学们为成功插接出一个 个彩球而笑逐颜开的'时候,我坚信我的开放式的美术教学课堂是正确的。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恳请在坐的各位专家和同行,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6

《绕绕涂涂》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

《绕绕涂涂》

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根据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绕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绕的乐趣,激发绘画热情.

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积极运用线条进行作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线条画的特点,绕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

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

教学环节:

我设计从观察------记忆------想象这一过程

1. 我在讲台上用绕的方法绕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大家,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巧巧手,能不能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一幅作品?

2. 我拿出实物-----菠萝让学生观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绕的方法将菠萝画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3. 再次出示一些实物,并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体让生动手绕一绕,涂一涂.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评价小结:

在评价小结时,我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让孩子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美术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本课《泥条头像》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本课的学习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由于采用了搓泥条缠绕瓶子形成立体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难度,产生了情趣并以此了解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立体雕塑头像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

2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3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条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教学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本课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过程和体会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五个精美包装的盒子:

一个装有一个彩泥团

一个装有长的泥条

一个装有一个空瓶子

一个装有缠满泥条的瓶子

一个装有制作完成的泥条头像

学生准备泥和各种形状的瓶子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礼物盒子,学生发现泥条头像。(其实是制作过程)出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解决重点。

1、搓泥条

以一段音乐为时限,教师和学生进行搓泥条比赛,看谁搓的泥条又多又长又匀称。泥条的准备是本课物质前提,如果真的是让学生自己搓,可能劲头不是很大,为了能达到快、好的效果,所以采用了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一个环节当中。

2、绕泥条

由搓泥条到绕泥条,教师出示瓶子和泥条让学生发现泥条缠绕的瓶子更有兴趣。然后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缠泥条比赛,看谁缠的又快又好。

3、添加五官、装饰

教师奖励学生欣赏成人设计头像图片,让学生发现并说说头像特征(五官、表情、装饰)然后以记忆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头部的夸张特征。再欣赏学生做的泥条头像图片,请学生来猜一猜泥条头像是怎么样的?(其实是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心中认为的泥条头像的特征。)(五官、表情夸张)

五官:你还看到怎样有趣的五官?

装饰: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

表情: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请你来做一做。

三、 动手实践,制作头像。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瓶子的形状讨论研究做什么样的头像,如何分工制作。

然后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以前学过泥塑方法)

四、作品的展示

将作品一件件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先进行个别欣赏再进行整体欣赏。作品的展示,是给到学生整堂课学习成果的一个证明,也给到了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和再进步的平台。

五、拓展

欣赏雕塑艺术图片,拓展学生视野。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展,在教师的引导下,触碰学生的艺术学习的思维,在动手造型再改进后,一件件生动很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

《关于美术说课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