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1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 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说教法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析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母爱”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2.整体感知
“论其诗知其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的创作背景后,自由诵读。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显示大堰河的人物画像,给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抽象出人物形象。这样整体感知的训练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饱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合作探究
a.搜索意象 把握情感
投影出示问题“关于大堰河,作者最为难忘的是什么?”因为诗歌靠意象表达情感,所以只有发挥联想、想象,在反复诵读中方能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从文中筛选出信息:手、笑、哭、梦、泪、灰…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投影出示“这些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写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b.探究修辞 体会作用
投影出示“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个设计就是对本科教学难点的探究,让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人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4.现代诗歌赏读
要求学生饱含讴歌与赞美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对比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
5.延伸拓展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6.布置作业。
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手
灰 ↑ 笑
↖ ↓↗
↘ ↙
人物形象 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这就是我今天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2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是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 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 ……此处隐藏19126个字……法五:
(投影出示孟郊《游子吟》比较两诗的异同,并有感情地朗诵。)
(六)布置作业: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1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的第一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完成。
第一方面 教材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手势)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艾青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歌,诗人以饱含真情的笔墨,回忆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虽然经过了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是诗歌的鉴赏水平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因此,本诗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而且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
第二方面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因此,我将本文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 了解作家及作品创作的背景,
2、 分析诗中的细节描写和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揣摩其表达效果。
3、把握大堰河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怀念和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第三方面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本文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细节描写中去分析和鉴赏大堰河的形象。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人对如大堰河般广大劳动妇女的赞美讴歌之情,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第四方面 教法与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法来教学,以“读”贯穿始终,以“情”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力求在朗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其中参插问答法、启发法加以辅助,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法、质疑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鉴赏诗歌。
第五方面 教学过程
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理念的指导下,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3min
同学们,你留心过你母亲牵着你过马路时那种小心翼翼吗?你观察过在你回家时你母亲脸上微扬的嘴角吗?你还记得电话那头你母亲对你的反复叮咛吗?你体会到你母亲对你浓浓的爱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堰河——我的保姆》,去认识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一导入方式既将学生置于母爱的氛围当中,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7min
首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诵诗歌,边读边标记诗歌中的生字词,然后我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诗歌中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初读是为了让学生疏通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在读通字词的基础上,接下来让学生再全班齐读。再读是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
在经过以上两次朗诵后,我将请同学们借助参考书,了解作家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老师在此时可适当的给予解释和说明,诗人在铁窗之中睹雪思人,回忆起乳母大堰河艰苦的劳作及悲苦的命运,挥笔写了这首母亲的赞歌。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是为下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然后便进入到对诗歌具体内容的理解阶段,此时请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本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所以第三次读是为了深入分析和理解诗歌内容。此处我将给予及时的解释和分析。
三、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5min
在同学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请同学们默读诗歌,边默读边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诗人是通过哪些细节来刻画大堰河的形象。
2、文中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的深爱?
3、第12节,诗人为什么说大堰河的魂灵是“紫色的”,大堰河的形象意义仅是指大堰河本身吗,还有其他含义吗?
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容易从大堰河“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她流尽她的乳液后就开始用抱我过的两臂劳动”,以及“做梦梦见我结婚”等细节描写中,去分析出大堰河博爱、勤劳、善良等高贵的品质,以及深入体会诗人对大堰河亲切的怀念和热烈赞美之情。
但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遇到困惑,此时我加以引导,“紫色象征着高贵,大堰河虽然身份卑微,是朴素的劳动妇女,但是她具有勤劳、善良、慈爱、博大的高贵品质,用紫色来形容她的魂灵,表达出诗人对他赞美、讴歌之情。
通过第一部分的初读和第二部分的精读,我已完成了前两个教学目标,而学生也离学习目标更进了一步。接下来进入第四环节
四、研读课文、合作讨论 15min
在学生精读诗歌,仔细分析诗歌内容后,让学生合作讨论以下问题,旨在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1、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情感。
2、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
3、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读,学生不将从“呈现给大地上的一切,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现给爱我如爱她自己儿子般的大堰河”等诗句中,深刻体会大堰河形象的社会意义,她不仅是指乳母大堰河本身,更是指千千万万贫苦劳动妇女。诗人借抒写大堰河的悲剧命运,实则是对造成大堰河悲剧命运的不合理社会,发出强烈的控诉和诅咒。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将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及其象征意义,深入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怀念和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同时也将掌握诗歌中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min
艾青以深沉、真挚的感情,表达他对乳母大堰河怀念、同情、赞美之情,歌颂了她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在描写了大堰河的悲惨命运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最后,我将学生在朗读诗歌中结束本课,并布置作业:
作业:截取生活中的细节来抒写你和你母亲的故事。本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点审视作品内容,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最后说一说我板书设计,在我板书的右边呈现是大堰河的形象特征及作者抒发对大堰河的情感,左边呈现的是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中间是课题和作者,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