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鹅》教学反思

时间:2025-06-22 11:18:32
《白公鹅》教学反思12篇

《白公鹅》教学反思12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公鹅》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公鹅》教学反思1

今天两节语文课,因此我把13、14课一起学习的。因为这两篇课文都是写鹅,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可以准确的说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在学习13课、14课这两篇课文时,学生都能准确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白鹅、白公鹅的特点,只是在概括白公鹅特点的时候,个别学生没有准确的找到,但是在老师的提醒之下能找到了。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他们这些特点的?学生在默读课文时,很快的找出来,对于13课第二自然段是过渡段,多数学生忘记了,个别几个能说出来。学生在分别学习体会他们的特点时,很多学生没有预习,没有查不懂的词语,在理解课文时说的不到位,能找到不能讲,这是今后课堂上训练的重点。对于朗读本节课训练的少,因为注重了讲的训练。

对于两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准确的说出来。相信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学习这两篇课文的写法,运用总分、拟人、比喻等方法。

《白公鹅》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欣赏文章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上两天,我们学习了《白鹅》(板书),大家一定记得丰子恺笔下的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吧?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一起来填一填。演出表格。

2、 学生填表并交流

白鹅

①姿态 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②叫声 严肃郑重、厉声叫嚣

③步态 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④吃相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那是一只来自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出示课题),看看这只鹅又有什么特点。

二、 粗读课文

1、 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又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语言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与我们,所以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想想,这只白公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自读课文)

2、 交流检查:

3、 出示词语:

军衔 腔调 车辙 涟漪 勾当 鱼饵 禽类

荣膺 攀谈 掂量 率领 厮打 撕咬 主宰

泥泞 凌乱 径直 慢条斯理 耀武扬威

(1) 指名朗读,正音,强调“勾当、率领”两个多音字。

(2)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解答。(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预设:

军衔:你知道哪些军衔?(元帅、将、校、尉、士)

车辙:车轮轧过的痕迹;“南辕北辙”

涟漪:从字形看,一定与什么有关?怎样的波纹?

勾当:坏事情

荣膺: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再想想每个字的意思,说说词语的意思。

掂量:作动作,边做这个动作时还边想什么?于是引申出掂量的另一个意思:思考

主宰:找到句子,读一读,猜想意思。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操控着整条河。

(3) 一排排读词语,发现每一排词语都有什么特点?(表示名称、动作)

4、 出示句子,读一读。

(1) 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3)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4) 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5、 梳理脉落:

(1) 这只白公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填一填:( )的白公鹅

(2) 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相、玩相)

三、 阅读欣赏

(一) 欣赏第二段:

1、 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

2、 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1)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它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

(2)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比较体会“先…再…;然后…再…”“先…再…然后..最后…”用这样的连接写出了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

(3)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为什么会每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4)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去掉“就是…也…”,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5) 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比较:“它总是高傲地挺着长长的脖子。”体会比喻的作用。]

3、 再次朗读,感受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自由读,指名读,小结写法。)

(二) 欣赏第三段:

1、 自由读第三部分3-6自然段,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白公鹅的玩相。(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耀武扬威……)

2、 又是怎样把它玩相的特点写出来的?同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预设:

(1)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是什么意思?“它没把我放在眼里”又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它没把我放在眼里?与“有时…… ……此处隐藏9987个字……”指的是白公鹅的主人,最后又把叙述的主体转到了白公鹅的身上,像这样不断变换叙述的主题,中间要用破折号连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恰当地使用破折号。例如:那男孩站在柜前,久久不肯离去——他多想把里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买给他的妈妈呀!在这句话中,破折号后面的话具体解释说明了男孩不肯离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妈妈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双肩微颤,在儿子踏上列车的一刹那,她终于忍不住喊了出来:“铁柱——”在这句话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更能表现出妈妈对儿子的牵挂,不舍。(这样的例子,我举了多例,学生解释意思,对号入座,较为准确)。我见学生兴趣很浓,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看能不能也借着作者的这一招,用一用。

鼓励学生将《白公鹅》《白鹅》合起来,写写读后感,在写的思路上,学着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表达自己“两面”感情。这里的“两面”就是以同类文本表达自己不同思维与感情。在这过程中,我做了全面牵引,我想,学生就是能将我的思路记录下来,也是有收获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只要对其中一点感兴趣就行。比如,有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学习了两篇课文都是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从《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相同点,都是先介绍鹅的总特点,再具体描写。在写法上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是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理当荣鹰海军上将衔”《白鹅》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是贬义褒用的修辞手法,而《白公鹅》是欣赏,可我更喜欢的是丰子恺笔下的“鹅老爷”……

学完本课,我在想,每篇课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课文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实践训练,针对小学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别怕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坚持,写的多了,学生的积累与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到一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白公鹅》教学反思10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2、观察、说话: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

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⑴ 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⑵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

(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同:傲慢、派头 。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⑴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⑵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⑶ 讨论:

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课后小节】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

《白公鹅》教学反思11

《白公鹅》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所以在教学《白公鹅》时我注重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白公鹅教学反思。

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学反思12

四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同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中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椰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只鹅都具有“高傲”的特点,但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架子十足”,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是“派头十足”。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这样,不仅让学生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

《《白公鹅》教学反思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